點子農場/晶片產業發展對策的思考
晶片產業示意圖。歐新社
臺積電(2330)風光的在日本熊本登陸,前行政院長陳沖老師寫了「臺積是黑船2.0翻轉日本失落三十年?」來評論。上網Google之後發現,竟然有超過一萬多篇相關文章,大都是媒體引述或轉載。
把陳老師的這篇文章讀了幾次,心生三個好奇。
一、日本人把臺積電到熊本比喻成如同黑船來襲,像是日本進入下一個時代的開端。這麼重大的事件,陳老師說《經濟學人》雜誌只用不到一頁的篇幅來報導,而且只簡述日本政府補助、行政支援、股東協力,似未展現世界級媒體的高度,也失去從地緣經濟及地緣政治立場觀察,可能會有的重大影響。
二、文中指出,去年ASML案件,西方國家運用1996年的瓦聖納協議(Wassenaar Arrangement),阻止荷蘭廠商輸出DUV光刻機至中國大陸(2019年已限制較低階的EUV),有效打擊大陸高階晶片的發展。這樣的經驗,臺灣該如何思考和運用?
三、日本在2003年發佈半導體產業戰略,歐盟更早在2021年即有Digital Compass,臺灣是否更應有一前瞻的Roadmap?
於是拜訪了陳老師,請教以上的好奇,他也一一說明,讓我瞭解那篇文章背後更細節的思考。晶片產業太複雜,涉及科技、經濟和國際政治議題,經濟學人點到爲止用小篇幅來處理,可能是基於慎重。而瓦聖納協議的背後,則展現美國在面對國際政經競合時的因應技巧和策略。他引用日本和歐盟經驗,其實也想提醒臺灣該有相關的戰略性倡議。
日本最大暢貨中心!10處連鎖據點「御殿場 PREMIUM OUTLETS®」 一站滿足所有需求
和陳老師聊過之後,我更好奇台灣社會對於臺積電的關注爲什麼大都在股價?這議題甚至關係臺灣未來的國安和經濟,是不是該有人來倡議政府與民間思考整體戰略?比如提出「臺灣晶片產業政經戰略白皮書」。
像以下這三本書所討論的,其實都是從政經和人文歷史的角度來思考晶片產業:
《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從歷史與地緣政治的角度探討半導體的新賽局和臺灣挑戰。這本書指出,晶片是70年前還不存在的產業,卻決定今日世界的樣貌。晶片是21世紀的新石油,也是現代世界最依賴的稀缺資源,美國之所以能成爲世界霸權也是因爲掌握了晶片產業。
《萬物藍圖》:有人把臺積電比喻成晶片產業的印刷廠,這本書談的主角安謀公司(ARM),從1990年創立到今天,安謀提供的設計全球約有1,300萬名軟體工程師撰寫ARM架構的程式,2023年在美國掛牌上市,成爲當年全球最大規模IPO,市值達545億美元。
安謀曾經在1990年代幫助諾基亞打敗摩托羅拉,引領手機革命。2020年,半導體巨頭輝達(NVIDIA)想以400億美元收購安謀,最後破局,這本書裡也談了其中的來龍和去脈。
【零售流通周报】商务部回应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针对TikTok的法案;阿里零售通正式关停;京东零售确定2024年三大战略;阿里巴巴计划3年内在韩国投资11…
《晶片對決》:半導體產業一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護國神山」,這本書卻說這個產業不被政府重視。並且舉證說,政府的科專計劃避談半導體、產業獎勵措施相對生技新藥更是望塵莫及。而全球半導體產業卻陸續發生重大事件,促使半導體產業產生河川改道式的激烈轉折。
日本對南韓貿易戰以半導體和麪板製程所需關鍵化學材料爲武器、美國防堵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和產業發展、美國、日本和歐洲祭出重大獎勵措施重振先進半導體制造,印度也積極加入半導體產業發展行列。這些情勢都嚴重衝擊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和全球競爭地位,但是臺灣的對策是什麼?